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6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学科分类:医学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临床医学(100200)
研究方向:中医学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的基本素质;
2.对从事创新型学术研究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者(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3)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申请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②已修完所申请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③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5.报考其他专项的考生,按照相应专项招生简章所要求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报考。
6.除符合规定的申请条件外,申请人需获得硕士指导教师或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所报考导师的共同推荐。
7.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考生,本科须为临床医学专业,且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8.报考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项目的考生:
(1)本科须为临床医学专业;
(2)获得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最迟须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前获得);
(3)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须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
1.《同济大学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
2.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学信档案”和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
3.硕士和本科期间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4.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如:已获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相关专利等科研成果,如论著已发表需附杂志发表的论文全文,如论著被SCI、EI、SSCI检索,须提供相应的含影响因子和JCR/中科院分区的检索证明;如论著已录用未见刊状态需附录用通知扫描件及论著全文);
5.两份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高级以上(含)职称专家签名的推荐信(具体格式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
6.外语水平成绩证明;
7.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学位论文仅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招生材料审核系统中提交即可),请隐去考生姓名和硕士导师信息;
特别提示:考生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报名缴费成功后需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招生材料审核系统”按要求提交报考材料。
医学院将于2024年1月中旬开放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招生材料审核系统,届时请关注医学院网站通知,并登录系统提交材料。
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提供虚假信息者,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其学籍,且5年内不予接受其再报考。
即日起至2023年12月15日。
1.笔试时间:2024年3月9日;
2.笔试科目:依据英文文献撰写科研计划书;
3.笔试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4.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注:所有报名的考生均需参加笔试(无笔试成绩者,材料审核成绩无效)。
学院将按学科专业方向成立“博士研究生招生专家评审组”,各评审组根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材料评审成绩。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材料审核工作。材料审核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材料评价,主要依据包括:考生的学习经历及取得的成绩,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第二部分为硕士学位论文评价:通过硕士学位论文所反映出来的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给出成绩(含专家组评审成绩和导师对研究方向契合度的评价成绩)。
综合评分(满分100),包括:笔试成绩占比20%,综合材料评价成绩占比30%,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成绩占比50%。
根据学院招生规模和考生情况,根据综合评分成绩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档。综合评分成绩为通过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综合评分成绩不通过的考生不能进入复试。可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名单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将审核结果在学院网站公示。
原则上采取差额复试,复试安排如下:
1.复试内容
(1)专业课(科目3),满分100分。
(2)综合面试满分200分,具体包括专业外语(满分50分)、外语口语和听力(满分50分)、专业综合(满分100分)。
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件、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单证硕士生只需携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凭《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到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网站通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对不符合条件或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并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1.录取原则:复试小组将根据考生的总成绩(即:综合评分+专业课成绩+综合面试成绩)排列名次,结合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最终录取名单。专业课成绩或综合面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公示:复试结果将在学院网站公示,拟录取名单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后生效。
3.拟录取博士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为1万元/学年,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总学费为20万。
同济大学对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有完善的奖助体系,在入学后第一年全部都可以获得全额学业奖学金,一年后根据学业情况进行调整。对纳入奖助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还可获得21000~32000元/学年的助学金。该类学生可参加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的评定,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