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东南大学现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有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学生200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750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90.8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78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4个)。学校还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列全国第八位;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4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新晋ESI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起源于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1905年的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的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的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早在1920年,南京的鸡鸣山下便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学系”,并由国内生物学鼻祖秉志先生担任第一任系主任。秉志院士、戴芳澜院士、张景钺院士、蔡翘院士、童第周院士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生物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原东南大学(经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发展时期)生物学科随医学院迁出组建华东军区军医学院,后几经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杨焕明院士、贺林院士是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等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依托东南大学强大的工科优势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以遗传学为核心的生物学科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为大力发展生命学科,东南大学于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研究院,2019年撤销研究院建制组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科分类:理学
一级学科:生物学
二级学科:生物学(071000)
研究方向: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心理健康。
4.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两封。
5.通过申请考核方式申请的考生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申请者英语水平原则上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①CET-6≥426(合格)或CET-4≥497(良好)或IELTS≥6.0或TOEFL≥85;
②已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③在国外留学并获得教育部学位学历认证。
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较为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但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高水平学术论文或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等),后期将由学院专家小组审核认定。
(3)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取得所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明(必须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
②近三年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三篇以上内容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排名为前五名)。
(4)持国(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境)外大学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和成绩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并最迟在博士入学前提交《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网报时间:2023年11月8日12时---11月30日12时
考生一律通过网上报名,其他报名方式无效。请务必按所提示要求如实填写和提交报名信息材料。
1.登录“东南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先注册账号,按照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务必牢记报名编号和密码。
2.务必准确填报信息,尤其是姓名、证件号码;学历学位证书编号和毕业年月必须正确填写,且与学信网学历学籍保持一致,否则影响后期学籍注册。务必正确选择招生方式:申请考核或硕博连读;
3.上传电子报名材料要求:
(1)学校要求材料:详见下表
(2)学院要求材料:部分学院有特殊要求,详见系统说明
序号 | 项目 | 要求 |
1 |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 附件下载后填写。 |
2 | 身份证件 | 含: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等。拍照上传,可注明:仅用于报考博士研究生 |
3 | 申请表 | 《东南大学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申请表》 |
4 | 专家推荐书 | 按网报系统生成的格式,两位专家各填一份。 |
5 | 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业成绩单 | 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业成绩单复印件(须有授课单位签章)。 |
6 | 外语水平证明 | 四六级,雅思,托福成绩单或简章要求相关证明 |
7 | 最具代表的成果及校级以上荣誉(含校级) | 硕博连读:由现导师核准签字的科研成果材料(包括学术论文、成果鉴 |
8 | 攻博计划书 | 攻博计划书格式自拟。 |
9 | 导师同意报考证明 | 申请表中签字、 email打印件,微信截图均可 |
10-1 | 申请考核应届生:学籍证明 | 1)国内大学应届生:本科毕业和学位证书、研究生证和《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
10-2 | 申请考核往届生:学历学位证明 | 1)国内大学往届生:硕士毕业和学位证书、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硕士学位查询结果。 2)国(境)外大学往届生:教育部留服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
11 | 《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
注:表中所有材料均以扫描件上传,且按表内序号依次上传,原件备查;若提供材料不实,取消其资格,情节严重者则追究相关责任。
4.缴纳报名费:材料上传成功后,申请考核考生网上缴纳报名费120元,不缴纳报名费者报名无效。一旦缴纳报名费后,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取消报名或不能参加考试,报名费一律不予退还。硕博连读考生不需缴纳报名费。
导师(或导师组)对每个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考核(考核方式、时间和要求由导师自行安排和通知),内容包括:
(1)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
(2)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外语应用能力;
(4)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核成绩将作为学院综合考核及拟录取的重要参考;考核不通过的考生,不予进入下一轮选拔程序。
学院成立审核小组,对申请者的资格和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小组全面考查申请者一贯学业和科研实践表现,根据申请材料,包括生源背景、学业成绩、科研和获奖等情况,以及攻博科研计划书和专家推荐意见等材料做出综合评价。
每份申请材料至少由3位专家审核(注:导师回避,导师(或导师组)考核成绩可供参考),专家独立打分(满分100分),取平均分;如有分组,将对各组间成绩进行规格化。根据最终成绩按一定的差额比例择优拟定进入综合考核的名单报送研招办审批,研招办网上公示审核通过者名单。
学院成立考核小组,每个考核小组一般至少由5位专家组成。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加强对学生学业水平、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同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综合考核形式
线下综合面试
2.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英语水平、专业基础、科研能力、综合素质。
每个考生面试考核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面试考核如有平行分组,将对各组间面试成绩进行规格化。
综合面试考核满分100分,合格线60分;面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的特殊人才,以及跨学科报考交叉领域方向的考生,可向学院提出申请,并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研究决定是否组织专门的考核小组,采用专门的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考核。
4.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考生都要参加综合考核;硕博贯通和本科直博的考核录取已在前期阶段完成,不再参加本批次考核。
5.综合考核时间预计在12月下旬,具体安排将在公布审核结果后发布。
1.总成绩(百分制)=材料审核成绩*30%+综合考核成绩*70%
总成绩不达60分者,不予录取。
2.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遵循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综合材料审核、导师考核和学院考核结果,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结合导师和本单位的招生计划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公示。
1.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博士生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拟录取名单负责审核确定,对拟录取原则和结果负责解释。
2.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博士生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并受理考生的申诉、举报、投诉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