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8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学院)源起于学校1942年设立的史地专修科,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积淀深厚,一批史学文化大师曾在这里任教,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和育人氛围。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完备的学位教育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单位,也是湖北大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多的学院。
学院现有历史学、档案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考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档案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学科分类:历史学
一级学科:中国史
二级学科:中国史(060200)
研究方向:专门史
学制:3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专业2024年博士研究生拟招生13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5.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研究生毕业,或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截至新生报到当日)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我校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
所有考生必须在网报系统完成报名、上传报名材料、缴费手续,逾期未缴费的报名信息无效。
(一)报名网址:研招网。
(二)报名时间:2024年1月10日-3月29日(具体时间见报名网站),逾期不再补报。
(三)报名费:200元/人。网上缴费成功后,所缴纳的报名费不予退费。考生报名前仔细阅读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的有关说明,网上报名时审慎准确填写报名信息,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非定向)等重要信息,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一经上报均不能更改。
(四)报名材料
1.报名材料包括: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结束后从系统下载打印,将最后一页填写完整并盖章(往届生由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盖章,在校硕士生可由所在学院或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盖章)。
(2)《专家推荐书》(2份),空白表格在报名系统下载。
(3)最后学位/学历证复印件。在读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持境外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复印件。
(4)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5)其他表格,或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博连读申请表”(空白表格在报名系统下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2.考生按以下要求提交报名材料
(1)考生网上报名时上传本人最后学位/学历证、本人身份证(正反2面)的电子文本。
(2)考生网上报名后尽快将全部纸质报考材料寄送报考学院(是否需要报名材料的电子文本以招生学院的公告为准)。报名材料不予退还。
报名材料用邮政EMS寄发,备注栏注明“博士报名+报名号”。
(一)初试
初试为英语和业务课考核,学院考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考核和赋分。
1.1101英语考核
考生提供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GRE等或发表的用英语撰写的论文等相关材料,考核小组根据相应标准审核确定考生英语成绩的赋分。
2.业务课考核
业务课考核分为如下两项内容:
业务课1:2201专业基本素养,业务课2:3301学术综合能力。
专业基本素养:主要根据考生硕士期间学习研究的总结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等情况综合赋分。
学术综合能力:主要根据考生提交的博士研究计划书综合赋分。考生需要提交攻读博士学位的详细研修计划(3000字以上),博士研究计划应目标明确,确定博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规划。
初试阶段,考生应提交的考核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英语成绩证明材料;
(2)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公章),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信网学籍或学历在线验证报告(有效期内的),持境外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复印件;
(3)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原件扫描);
(4)各类相关科研奖励证书(原件扫描);
(5)硕士期间学习研究的总结报告及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为硕士学位论文初稿);
(6)攻读博士学位的研修计划(3000字以上)。
考生须将以上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考核相关材料整合为一个PDF格式的电子文档(文件命名格式为:考生姓名+报考研究方向,如王某某+中国近代史),按期发送至学院博士招考材料接收电子邮箱,该邮箱仅供接收报考材料之用,不作咨询等其它任何用途。同时,考生还需用顺丰或EMS邮政快递方式寄送与电子版一致的纸质材料1份。
网报结束后一周内(即2024年4月5日之前),考生应将报考所需全部纸质材料按以上地址邮寄到我院,考生除了需要邮寄学院要求的专业考核材料,还需将学校要求的网报原件材料(与网报内容一致)单独装文件袋(不能装订)一并邮寄到学院,网报原件材料包括: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结束后从系统下载双面打印,将最后一页填写完整的具体意见并盖章(往届生由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盖章,在校硕士生可由所在学院或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盖章),管理部门只盖章而没有签署具体明确报考意见为不合格,请务必签署完整意见后再盖章。
(2)《专家推荐书》(2份),空白表格在报名系统下载。由2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中国史或历史学)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推荐专家单位需加盖公章,推荐专家需亲笔签名。推荐专家不能来自于考生报考的学院。
(3)考生最后学位/学历证、本人身份证(正反2面)的复印件。
以上报名材料不予退还,考生逾期未按要求提交或邮寄材料者视为自动放弃初试资格。
3.初试成绩公布及复试资格
学院博士招生考核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初试考核并赋分。初试的英语、业务课1和业务课2三门科目的考核成绩,每门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考生初试成绩和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名单将及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
(二)复试
届时按学校有关要求实施。具体方案待定。
(三)拟录取
1.复试结束后三天内,学院将在学院网站公布参加复试所有考生的初试、复试和总评成绩。所有考生的总评成绩采取从高到低的排序。学院依据考生总评成绩,基于学院当年招生指标,综合考虑考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然后确定学院拟录取名单,上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小组审批。
2.初试、复试考核不合格(单科低于60分)、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未达到体检标准的考生,均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