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历史文献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 历史学 博士后流动站和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1994 年设为国家首批人文社会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00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是“ 211 ”工程、“ 985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单位。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 先 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 宋 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

一、招生专业

学科分类:历史学

一级学科中国史

二级学科中国史(060200)

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二、招生信息

学制:学制3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30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三、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位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满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在全国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及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两篇。

(3)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单证专业硕士在报考时如果尚未获得硕士学位,须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应届生须在入学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的学籍。

3.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专家书面推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 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

6. 外国语要求及免试条件:

(1)英语、日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参加英语、日语等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英语:专业八级合格;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30分(含)以上(2年内有效);雅思(学术类)6.5分(2年内有效);托福90分(2年内有效);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340)(2年内有效);GMAT成绩650分以上(2年内有效)。

日语:一级(N1)(2年内有效)。

(3)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PETS-5)、日语(NNS)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4)其他经学院审核通过的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

报考日语语种考生需满足日语免试要求,未满足以上条件的英语语种申请者,如通过初审,须参加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四、报名办法

【说明:考生报名前须仔细阅读我校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

1.报名时间:2023年11月10日10:00至12月1日22:00(北京时间)。采取网上报名方式。具体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期间查阅相关说明。报名费200元,采取网上支付方式,一经支付,不予退还。

2.考生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的材料需要与书面材料一致。

五、提交材料

报名者须于2023年12月5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硕士就读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复试时需带原件);

7.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8.研究计划书(不少于8000字);

9.其他可以证明考生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

寄送材料提示注意:

(1)请自备档案袋,并在封面用醒目、较大字体注明“姓名,报考专业,报考导师”等信息;

(2)纸质材料建议用顺丰快递寄送;

(3)提交纸质材料后,请及时在报名系统“信息公告”栏查询材料是否收到、是否缺项等情况;

(4)申请材料请务必按照要求提供,否则视为材料不合格,不能进入审核,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六、初审选拔

1.由历史学院博士招生材料核查小组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报考资格的初步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各专业进行初审。

2.各专业设置初审委员会,由至少5位教授组成。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审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

各部分满分值如下:

研究计划书:30分

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同等学力人员核心期刊论文):20分

研究成果:20分

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30分

初审委员会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

未达到外语免试条件的考生,通过初审后需参加外国语考试,考试成绩不计入初审或复试考核成绩,仅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英语考试将在2024年2月中旬进行。

初审合格且外国语合格(达到免试条件或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学院根据初审成绩,分专业按导师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复试考核名单将在历史学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

七、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时间将在公示复试考核名单时通知,考核小组由相关专业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面试和专业课笔试(笔试内容:中国历史文献学)。综合能力面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外语水平等,复试考核满分为300分,其中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占60%,满分值为180分,108分及格;专业课笔试成绩占40%,满分值为120分,72分及格。笔试和面试分数有任何一项低于及格线则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成绩于复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在历史学院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八、录取

考生最终总成绩由复试考核成绩构成。录取时,依据最终总成绩、分专业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九、其他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

考生在招生各环节必须确保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不得作假,有伪造者,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考生提交材料明细表.docx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5 boshi.ac.cn 博研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