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1912 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 1928 年单独设系, 1952 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2006年 3 月,我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张皓教授。
学科分类:历史学
一级学科:世界史
二级学科:世界史(060300)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学制:3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31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培养地点:珠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专家书面推荐。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报考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除(一)基本条件外,还须满足:
学位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满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在全国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及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两篇。③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单证专业硕士在报考时如果尚未获得硕士学位,须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应届生须在入学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
(1)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参加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英语:专业八级合格;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30分(含)以上(2年内有效);雅思(学术类)6.5分(2年内有效);托福90分(2年内有效);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340)(2年内有效);GMAT成绩650分以上(2年内有效)。
日语:一级(N1)(2年内有效)。
俄语: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2级(2年内有效)。
德语:TestDaF4级、5级(TDN4、5)(2年内有效);DSH2级(2年内有效)。
法语:法语水平考试证书B2级(TCF/TEF)(2年内有效)。
(3)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PETS-5)、德语(NTD)、法语(TNF)、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4)其他经学院审核通过的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
报考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语种考生须满足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免试要求,不满足以上语种免试条件的请用英语语种申请。未满足免试条件的英语语种申请者,如通过初审,须参加英语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下一个考核环节。
【说明:考生报名前须仔细阅读我校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
1.报名时间:2024年11月8日10:00至11月29日16:00(北京时间)。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费200元,采取网上支付方式,一经支付,不予退还。
2.提交书面报名材料的时间、内容及方式须符合学院要求。书面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信息一致。
报名者须于2024年12月5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硕士就读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复试时需带原件);
7.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8.研究计划书(不少于8000字);
9.其他可以证明考生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
寄送材料提示注意:
(1)请自备档案袋,并在封面用醒目、较大字体注明“姓名,报考专业,报考导师”等信息;
(2)纸质材料建议用顺丰快递寄送,收件人姓名、地址、电话请见“联系方式”;
(3)提交纸质材料后,请及时在报名系统“信息公告”栏查询材料是否收到、是否缺项等情况;
(4)申请材料请务必按照要求提供,否则视为材料不合格,不能进入审核,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1.由历史学院博士招生材料核查小组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报考资格的初步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各专业进行初审。
2.各专业设置初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审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合格。
各部分满分值如下:
研究计划书:30分
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同等学力人员核心期刊论文):20分
研究成果:20分
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30分
初审委员会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
未达到英语免试条件的考生,通过初审后需参加英语考试,考试成绩不计入初审或复试考核成绩,仅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复试考核环节。英语考试将在2025年1月中旬进行。
初审合格且外国语合格(达到免试条件或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学院根据初审成绩,分专业按导师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复试考核名单将在历史学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
复试考核时间将在公示复试考核名单时通知,考核小组由相关专业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面试和专业课笔试。综合能力面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外语水平等,复试考核满分为300分,其中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占60%,满分值为180分,108分及格;专业课笔试成绩占40%,满分值为120分,72分及格。笔试和面试分数有任何一项低于及格线则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成绩于复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在历史学院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考生的复试考核成绩为最终总成绩。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最终总成绩,分专业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
考生在招生各环节必须确保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不得作假,有伪造者,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