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外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FSU)的前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初设于2015年。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向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迈进的总体要求和发展规划,2018年4月,学校决定将教育学院更名重组为国际教育学院,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揭牌成立。
学科分类:文学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全球教育与文化(0502Z6)
专业方向简介:
“全球教育与文化”二级学科以比较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作为学科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的研究:全球各国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区域性、国际性教育合作;全球教育发展的格局与方向;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与互惠影响;各级各类教育的比较研究;教育的全球流动;教育的国际化、区域化与全球化;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教育倡议和行动计划;全球教育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全球胜任力培养;跨文化教育;教育与全球文明对话;教育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其它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全球性议题。“全球教育与文化”二级学科以外国语言语种为基础,从教育学的学科视角和学科方法论,进行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旨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回应全球教育研究和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发展中对于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别、区域、相关国际组织和全球教育与文化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方向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在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学科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具有敏锐的教育问题意识,广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开拓精神;能用外语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写作和听说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能反映学术前沿动态,对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者洞察教育实践需求,能与教育实践者进行开放性对话,做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以及其它与本学科胜任力相关工作的能力。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学历/学位条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
2.2024年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博士生新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
注: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最晚须于2024年新生报到日前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024年应届毕业的在读研究生,可凭所在高校研究生院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报考,否则不能报考。
(三)由两位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推荐。
(四)除导师明确规定以外,不限制考生跨专业报考,但在报考前应征得所报考的导师同意。
2024年度我校所有学科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1.报考前请认真阅读本招生简章中的所有内容,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造成报名无效我校概不承担责任:①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②所提供的信息、材料不完整或不真实。
2.报考类别(非定向):考生在被录取后没有保持人事关系的正式工作单位,读博期间个人人事档案及户口转入我校(户口迁入自愿),毕业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就业。
1.网上报名:
报名日期:2023年11月15日-12月10日。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教育部统一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点击“考生登录”进入注册、登录界面)上填报信息,并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交费后,一律不再办理退款手续。
2.邮寄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2024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原件;
A)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考生,均须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
报考非定向博士研究生者:须在表中相应位置签署“同意报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意见;
B)应届毕业硕士生由所在高校研究生院(部、处)填写意见并签字盖章;
C)其他未就业的非应届硕士的单位意见栏不需填写意见。
(2)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同或相近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原件;
(3)《体格检查表》(按要求在“二甲”<含>以上医院体检完成;在2023年12月10日之前六个月以内的体检报告原件);
(4)硕士生成绩单复印件;
(5)往届生须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复印件(评阅/评议书及成绩单两项可从本人人事档案、或硕士生毕业院校档案馆复印,之后加盖档案部门或研究生毕业院校研究生院/部/处公章);
应届毕业硕士生需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函件(需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原件;
(6)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双面打印;应届生可提交论文初稿);
(7)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书;
(8)外语(第一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9)已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封面、版权页、目录和正文)、论著复印件(封面、版权页和目录);
(10)其他能证明申请人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材料,包括并不限于以下材料(材料涉及时间期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之间):
a)申请人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项目任务书复印件,包括项目名称、编号、立项机构、项目简介、已有或预期成果);
b)申请人参加学术会议情况(邀请函、会议宣读或发表论文);
c)科研、学术获奖情况(获奖证书复印件);
d)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进修情况(邀请函及回国人员证明的复印件)。
注:A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报到后向所在学院补交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否则取消博士生入学资格、博士生学籍。
B 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已取得学历/学位者,须于报名时提交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上述材料整理齐全并按以上顺序装订后(不需封面及目录),于2023年12月10日前寄/送至报考学院(所有邮寄材料请以邮政EMS特快专递或顺丰快递寄发,不接收其他物流公司快递),逾期不再受理。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3.准考证打印:
考生登录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通过资格审查者,在网报系统上打印《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准考证》。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后续通知。
4.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时间地点请关注研究生院网站考前发布的通知
资格审查内容:身份及学位学历证明(身份证原件;应届生:学生证原件;往届生: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海外留学毕业生须同时出留学高校入学邀请函或录取通知书、在读期间已获得成绩单原件)。
各学院收到材料后审核考生报考资格,并由各招生博士生指导教师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的申请资质进行审核和材料评价,以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参加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
资格审核与材料评价结果及参加综合考核中综合笔试的准考名单于2024年3月初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申请资格审核与材料评价的成绩(百分制)构成:
1.往届生:研究计划书:60%;发表论文、论著情况15%;科研项目及学术获奖:15%;参加学术会议或国外访学进修情况:10%。
2.应届生:研究计划书:60%;发表论文、论著情况10%;参加学术会议或国外访学进修情况:10%;学术素养和科研潜质:20%。
综合考核分为综合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
综合笔试:外语笔试(3小时,满分100分)
专业科目笔试(3小时,满分100分)
综合面试:由博士生指导教师组织专家组成面试专家小组,专家组对考生进行百分制打分、撰写评语,取平均分得出考生最终面试成绩。综合面试环节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素养、学术志趣、研究能力、创新潜力等。
综合笔试、综合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安排,请关注研究生院网站后续通知。
考生综合考核成绩计算办法:申请资格审核与材料评价占30%、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占30%,综合面试成绩占40%的加权成绩。其中任一环节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外语笔试成绩必须合格,不计入最终总成绩。合格分数线由研究生院报请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划定。
(一)教育部2024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尚未下达,最终可录取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4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上限。
(二)2024年计划招收校内硕博连读研究生10名左右、本科直博生1名左右。
(三)每位导师原则上录取0-3名博士生,包括硕博连读、本科直博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
(四)各专业方向按考生最终综合考核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录取名单经学校审批后公示。考试成绩及录取结果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