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2024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109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历经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组、中央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水利系等多次更名)。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钱正英为首任院长。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是河海大学设立的以公共事务管理及其他应用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科研机构,2023年学校成立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暂由公共管理学院负责管理。学院设有行政管理系、社会保障系、新闻传播系、社会学系、土地资源管理系5个系,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所和人口研究所等9个研究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水利部移民经济研究中心、河海大学MPA教育中心、河海大学MSW教育中心、河海大学普通话测试站等10个挂靠机构。学院硬件设施先进,设有文科实验室、3S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政府危机管理仿真教学实验室、资料室和学术会议中心等,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交叉学科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6个本科专业,参与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9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787人,其中本科生916人、硕士研究生1610人、博士研究生140人、留学生121人。

一、招生专业

学科分类:法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招生专业:社会学(030300)

研究方向: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

二、招生信息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专业2024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4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三、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要求。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有关领域内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1.除满足基本要求外,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持国(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普通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目前正在国(境)外学校就读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或《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将取消入学资格。(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下同),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申请者除符合上述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具有高级职称;②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以第一作者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高水平期刊公开发表过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两篇及以上;③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或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④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主持或参与(排名前三)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或重点项目。

2.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参加相关英语考试,达到CET-6>425;IELTS>6.0;TOEFL>80(120);TEM-4或TEM-8>60;WSK(PETS5)合格;或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小语种达到以上相应水平。若达不到以上条件,则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考核,考核形式为笔试,考核成绩须合格。考核安排另行通知。

四、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报名开始时间: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9日下午14:00;

报名截止时间:北京时间2024年1月15日下午17:00

报名期间系统全天候开放,建议考生非节假日错峰登录系统报名。

报名网址:登录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主页或,选择招生项目“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择批次“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准确、完整、真实填写报考信息。

报名考试费标准:120元/人,报名缴费后,不再办理退款手续。

其中电子照片要求如下,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报名审核。

(1)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头像电子证件照,白色或蓝色背景。

(2)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建议大小不超过10M,宽高比例3:4。

(3)正脸头像,人像水平居中,人脸的水平转动角,倾斜角,俯仰角应在±10度之内。眼睛所在位置距离照片上边沿为图像高度的30%—50%之间。头像左右对称。姿态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嘴巴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须占整张照片的比例不小于2/3。

(4)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5)照明光线均匀,脸部、鼻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6)人像对焦准确、层次清晰,不模糊。

(7)请不要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拍照。

(8)图像应真实表现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如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2.考生应认真阅读《河海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含招生专业目录)》《河海大学关于做好2024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河海大学关于做好2024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及各学院“申请-考核”实施细则,并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3.严格按照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流程及相关提示,准确、详细、真实地逐条填写报考信息。其中,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必须填写至考生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管理部门(如:**单位人事处(部)、组织部、**大学**学院(系)党委(总支)、**人才交流中心等),通讯地址不能简称或简写。

4.网上报名信息“提交”前请仔细核对,一经本人确认、打印表格后将被锁定,不能再作修改。

5.为提高网报有效性,建议网报前先准备好以下材料:①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等证书的编号;②学习或工作经历;③主要科研和实践成果信息;④奖励情况等。

五、提交报考材料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请按照以下相关安排和要求提交报考材料。

(一)提交方式、时间

所需提交的报考材料整理好后,于2024年1月15日前(以邮戳为准)以EMS快递邮寄至各报考专业所在学院,信封请备注“河海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报考材料”以便查收。

材料邮寄后请在报名系统“报名状态查询”中登记材料邮寄信息,包含EMS邮寄单号、寄件人、寄件人联系方式、寄件地址。

(二)提交报考材料内容(各项材料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或复印,并按顺序整理)

1.《河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份(网报成功后从博士报名网站下载打印),表中各处签名务必完整、真实、准确。

2.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学校教务部门盖章或档案管理部门盖章)、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3.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往届生的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的学生证复印件(目前正在国(境)外学校就读的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供国(境)外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和成绩证明);同等学力申请者的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学历或学位的申请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4.《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设想》(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者提交)或者《攻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计划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者提交)、《报考河海大学2024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单位推荐表》(报考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考生提供),所有模板从博士报名网站下载打印。

5.从事相关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获奖等);从事相关工程项目等的工程实践成果。

6.已获硕士学位的申请者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进展情况。

7.两封由申请学科或专业有关领域内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从博士报名网站下载打印模板)。

8.其他可以体现本人能力与水平的相关材料(同等学力申请者还须按照申请条件中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以及其他学院实施细则中要求提供的材料。

六、资格审查

研究生院和学院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河海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者,不予准考。综合考核前还将对考生资格进行复审。

考生的学位、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应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七、材料审查

学院成立材料审核专家组对资格审查通过的考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内容包括:

1.申请者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课程成绩(25%);

2.申请者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进展情况)(25%);

3.申请者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经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科研获奖等)(25%);

4.其他: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考生继续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其他与考生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25%)

专家组根据材料审核情况给出成绩(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材料审核通过的考生方能参加综合考核。材料审核通过比例:原则上每位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名下考生与该导师当年度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限额之比不超过3:1。

资格审查和材料审核通过名单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后,报研究生院审核,经审核通过后公布名单。

八、外语水平考核

资格审查和材料审核通过者,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以免试:

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参加相关英语考试,达到CET-6>425;IELTS>6.0;TOEFL>80(120);TEM-4或TEM-8>60;WSK(PETS5)合格;或近5年来(2019年1月1日以来),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若达不到以上规定条件,则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考核,考核形式为笔试,考核成绩达不到学校划定的合格线者不可参加综合考核。考核时间预计为2024年3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九、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为笔试,复试为面试。

初试为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3小时。主要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两部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笔试科目

考试内容及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知识(40分)

专业前沿知识(60分)

030300

社会学

社会学综合

(1)科塞,《社会思想名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3)费孝通,《乡土中国》(版本不限)。

 

 

不列参考书

0303Z1

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

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综合

0303J1

移民科学与工程

移民科学与工程综合

(1)施国庆、陈绍军等,《中国移民政策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施国庆,《移民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3)施国庆等,《水库移民系统规划理论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

(4)余文学,《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理论与实践》,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

复试为面试,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每生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中包含5分钟个人陈述。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外语水平及能力、培养潜能及素质等,同时还将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诚信及综合素质等方面。

2.同等学力申请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考试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十、录取

1.入学总成绩=材料审核成绩x30%+初试成绩x35%+复试成绩x35%。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材料审核未通过;外语水平考核不合格;综合考核不合格;同等学力加试不合格;未按时参加考核;未落实导师(原则上报考导师不予调换)。

3.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专业招生计划内,按入学总成绩及博士生导师年度招生名额提出建议录取名单,报学校审定。

4.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录取总人数的8%。

十一、学制、学费与奖助学金

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标准学制为4年(直博生为5年),学习年限最短不少于3年(直博生为4年),最长不超过8年。学校按照国家和江苏省的规定收取学费,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万元/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2万元/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2.5万元/年。

学校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元奖助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具体按照相应年级所对应的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十二、其他

1. 各学院招生专业及计划、导师在本年度招收各类学生等情况,请考生在报考前查询招生简章及目录,咨询报考学院及导师。

2.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在职人员报考前,须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定向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由考生本人负责。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全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录取总人数的8%。

4.录取为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安排住宿。

5现役军人报考须符合军队有关报考规定。

6.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报名信息一经考生确认提交报名截止后一律不作修改。考生因报考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5 boshi.ac.cn 博研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