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于2008年10月在社会学系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英文名称为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简称SSBS)。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现下属三系两所,分别为: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除了这五个作为行政建制的系所以外,另设有河仁社会慈善学院、城市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中日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研究所,以及国际市场调查所等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MSW中心)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中心(MAP中心)。
学科分类:法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招生专业:整合心理科学(0303J9)
研究方向:知觉与行为的认知研究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26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本院系本年度不接受定向考生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非在职考生除外;本院系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4.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应居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以我校规定的新生报到时间为准,下同)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或硕士毕业人员;
5.持国(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须在博士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6.英语水平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CET-4≥497分,CET-6≥426分,IELTS≥6.0,TOEFL≥85以第-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在国外留学并获得教育部学位学历认证。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8.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模板见附件1)
9.目前已处于博士研究生在读阶段的考生,如申请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前须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2024年5月30 日前送交离校证明,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10.硕博连读考生须为我校具有硕博连读资格的在读优秀硕士生。
11.推荐免试直接攻博考生须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1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千人才计划”“援羅博士师资计划”“对口支授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等教育部专项计划的考生,除符合上述基本报考条件外,须同时符合教育部公布的相应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及要求。具体招生专项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专项计划为准。
博士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及纸质申请材料寄送两个环节,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否则视为报名失败。
(一)网上报名
1.网址: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者均须进行网上报名,请登录“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点击网页上方“网上报名”-“博士报名”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2.时间: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 年11月27日-2023年12月26日,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17点00分;
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可再进行网上报名及缴费,已填写的报名信息如未完成缴费并生成报名号视为报名失败,不可补缴费,不可补报名。
3.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网上报名时“报名材料上传”环节的相关说明,并按要求在系统内上传相关学籍学历证明材料。网上报名过程中,考生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前置学历相关信息等不得有误,因信息错误引起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类别、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博导、报考研究方向等重要信息在提交以后不能修改,请慎重选择。报名信息请务必仔细核对无误后再确认提交。
4.填报信息确认后请进行报名费网上缴费,报名费金额为120 元/次。考生通过网报系统“缴费”模块使用网上银行支付报名费,不接受邮局汇款及现场缴费。未通过网上银行成功支付报名费者,报名无效。报名缴费后,不办理退款手续。报考院系在复试期间将另行收取 80 元复试费。
5.缴费成功后将生成报名号,生成报名号意味着网上报名工作完成。考生请妥善记录好自己的报名号,并在系统内下载并打印自动生成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简表最后一页“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非必填,报考院系有相关要求的除外;“郑重承诺”栏须由考生本人签字。
6.报考者报名前应仔细阅读 2024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目录及报考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细则,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学校将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相关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二)纸质申请材料寄送
1.寄送至学校研招办的材料:考生请留意查看《南京大学2024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报考材料”部分。如有涉及少民计划身份报考情况的考生须按要求寄送材料至学校研招办。
2.寄送至本院系的材料: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一份(从博士报名网站下载打印,最后一页须由考生本人签名);
(2)往局生的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生的学生证复印件和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复印件、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3)硕士阶段成绩单原件-份(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幸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4)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一份1
(5)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模板参见“南京大学 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落款必须是专家的亲笔签字);
6)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并提交代表作复印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等,论文提供封面、目录、正文,专着提供整本书)。如无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成果,可提交自认为有代表性的未发表文稿-篇:获奖证书或其他可以证明申请者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7)已获硕士学位的申请者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一份;
(8)个人学术简历及自述(personal statement),自述需涵盖个人情况介绍及申请原因等方面;
(9)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
请将(1)(5)(7)以外的所有材料装订成册,寄送此册及(1)、(5)、(7),于2023年12月27日前(以寄出快递单据为准),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寄送报名材料而导致无法参加考试,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该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
1.研究生秘书将上述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材料提交资格审核小组(审核小组每年轮换),审核小组由学院邀请5名不同研究方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由一名博士生导师担任组长。
2.按照学术经历、外语水平、发表成果、研究计划、导师意向五个方面进行复试资格评定;在每位博士生导师名下择优选出不超过5名候选者(含少民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环节。
3.由学院与拟进入复试名单考生逐--核实参加意愿,如有考生放弃复试资格,依次递补,确定后在学院官网公布复试名单及复试安排。
1.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绮 = 笔试成绩 + 面试成绩
2.笔试:英语翻译(英译汉,闭卷,满分 50分,及格线 30分)。笔试不及格者不子录取:
3.面试:英语口语(满分 50分,及格线 30分),专业基础+综合素质(满分 100分,及格线 60分),研究计划陈述(满分100分,及格线60分),专业问答(满分100分,及格线60分)。院系对考生进行思想品德考核,思想品德考核不计分,以合格不合格给出考核结果,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子录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每名考生面试总时长一致,面试内容包括个人陈述和问答环节。个人陈述包括:专业基础、接受学科训练基本情况、硕士论文或发表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报考专业相关)、对所报考专业和导师的了解、拟定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等。重点介绍博士期间拟定的研究计划。
本院系根据考生的思想品德考核结果、综合成绩,结合本院系具体工作进程,在2024 年招生计划内按照“择优录取、宁缺好滥”原则确定院系拟录取名单,并上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若有考生放弃拟录取资格,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可结合导师意见根据综合成绩顺延录取,具体规则如下:以导师为单位,按照报考该导师考生的成绩由高到低候补,如果该导师名下已无其他报考考生,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科发展,将由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讨论确定,经领导小组确定审核后将拟录取名单和候补名单上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替补结果以学校审核结果为准。
南京大学 2024 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经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拟录取名单将上报教育部审核,正式录取名单以教育部审核结果为准。
学校经体检、政审、调档等流程后,向手续完备的拟录取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以及临时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学校面向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统筹国家及学校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捐赠类奖助学金以及“三助一辅”岗位津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
学校对南京户籍博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安排住宿,其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校将统一安排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