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社会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致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全院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具备博士后招收资格的研究所35个。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中,有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优学科占全国人文社科类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近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支持下,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发展系、民族学系和少数民族文学系4个教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而创立。学院拥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政策、社会治理、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和中国少数民族史8个博士学位点,9个(8个博士学位点专业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社会学本科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有社会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一、招生专业

学科分类:法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研究方向:社会政策

二、招生信息

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专业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4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三、报考条件

(一)申请基本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申请人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2024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及学历学位认证书,并于入学报到时提交)。

(3)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到2024年9月1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申请。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者,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名),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具有相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可向学校招生办提交申请。

(4)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硕士申请人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往届生须在综合考核时提交认证证书,应届生须在2024年9月1日前取得认证证书并于入学报到时提交)。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的规定。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以下两类考生:①现为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②与原工作单位有服务期、保密期等约定正在履行服务义务的在职人员考生,均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可报考。如考生与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影响报名考试和录取报到的,责任自负。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部队有关规定执行。

(二)外语水平要求

申请人应提供下述范围内的相应外语能力成绩证明以供审核,无法提供相应成绩证明或相应成绩未满足要求的申请人无法通过材料初审环节。

1.英语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含)以上;

(2)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550(含)以上;

(3)GRE成绩310分(含)以上;

(4)TOEFL(IBT)成绩90(含)以上;

(5)雅思(A类)成绩6.0分(含)以上;

(6)GMAT成绩640分及以上;

(7)英语专业考试(TEM)四级或八级合格;

(8)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5合格;

2.具有相应外国语专业本科学历或在以相应外国语为授课语言的国外高等学校获得过学士以上学位。

(三)科研水平要求

1.申请人对所申报学科专业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学风严谨。

2.申请人具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具有从事相应学科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3.申请人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应学科专业的理论研究工作。

4.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须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

四、网上报名

社会与民族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及交费,考试类别请选择“申请-考核”,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导师等按照要求进行选择。

网上报名系统开放时间:2024年1月10日上午9:00至2024年1月31日24:00

五、申请材料

以下所有材料扫描成PDF版上传报名系统,原件自己留存,面试时提交。

基础材料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信息登记表(此表为网上报名后下载打印并填写,申请人须在相应栏目签字确认);

2.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两份,须由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提供推荐意见(见附件1);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由申请人学校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或复印件(由申请人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4.最高学历、学位证明: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的证明信,录取后在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选取符合报考条件的、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项或两项证明材料即可);

学术类材料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初稿或论文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国外学历学位无硕士学位论文人员可提供等同性的一篇论文);

7.代表作:提供1-3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代表个人最高研究水平的学术成果(非硕士论文,定向就业博士生提供2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在核心期刊);

8.科研经历:填写申报科研情况一览表(见附件2),提供证明材料;

9.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设想和研究计划(见附件3,6000-8000字为宜);

其他材料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诚信承诺书(见附件4)。承诺所提交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如下:“我承诺,我提交的申请材料均真实可信,所有均有原件可供核对。如有材料不真实情形,我自愿承担所有后果,我提交的学术成果没有学术不端情况。”承诺书须本人签字;

11.身份证(正反面及手持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12.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提交相关材料;

13.其他表明考生综合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

14.综合考核后拟录取者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见附件5,报名阶段不需要提交)。

六、材料审核

(一)报名期间,学院对考生的网上报名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申请人提交材料是否齐全,审查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二)通过形式审查后,学院按学科专业成立3-5人“材料审查专家小组”,根据事先制定的评分细则,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集体审核评分,根据申请人的学业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外语水平、研究设想与研究计划、专家推荐意见,以及参与科研、发表、出版情况等,做出综合评定,给出百分制成绩。小组成员应独立打分,按照平均分排序,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

(三)原则上按拟录取人数的150%至300%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名单。综合考核入围名单报招生办公室备案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四)未进入考核名单的考生终止申请考核程序。

七、综合考核

(一)综合考核时间

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网站公布。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地点等另行通知。

(二)综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综合考核一般包含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三方面。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面试分阶段进行,笔试合格者进入面试阶段。

1.专业基础课笔试,总分100分,60分合格,计入笔试总成绩。

2.专业外语笔试,考核申请人外语基础能力或者掌握外文专业术语、阅读外文专业文献等方面能力,常见题型为翻译、小作文。总分50分,30分合格。

3.专业方向课笔试,总分100分,不计入笔试总成绩,但作为综合素质面试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外语面试,考核申请人外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总分50分,30分合格。

5.综合素质面试,全面考查申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参考申请人申请材料,测评其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面试总分100分,60分合格。

6.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申请人须加试政治理论(由学校统一组织)和两门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成绩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总成绩。

(三)综合考核成绩评定

综合考核总成绩为专业基础课笔试、专业外语笔试、外语面试、综合素质面试四部分成绩之和,总分300分,各分项全部合格并且总分达到180分及以上者综合考核合格。综合考核成绩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报招生办公室备案。

(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主要包括申请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加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印章,见附件5)。

八、录取

社会与民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成绩排序,综合考虑申请人材料审查结果、政审和体检等情况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学校招生办公室审核并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招生办公室检查通过后汇总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内,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由学校统一公示。

确定录取的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无法按期转入档案者,取消录取资格。定向就业申请人的人事档案、户口不转入学校,应该签订并提交申请人、定向就业单位、培养单位三方协议书,无法按时提交协议者,取消录取资格。

九、学制

1.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提前1年毕业。

2.我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博士生。

3.延长学习期间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标准缴纳学费,学校不安排住宿。

附件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doc

附件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申请考核申报科研情况一览表.doc

附件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设想与研究计划.doc

附件4: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报考承诺书.docx

附件5: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docx

附件6:硕士研究生在读证明(模板).doc

附件7: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分绩点计算方法.doc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5 boshi.ac.cn 博研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