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设立心理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目前,心理学系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相应硕士授予权。近年来,人大心理学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家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人大心理学科被评为“B+”学科;2021年,心理学科进入全球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学科ESI排名前1%;2023年QS世界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中,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名。
学科分类:法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二级学科:社会心理学(0303Z2)
研究方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同等学力人员还须具备以下条件: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国家级外语考试成绩;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4)非学历教育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往届生须在复试时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及学历学位认证书,应届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及学历学位认证书,并于入学报到时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学位认证书)。
5. 现役军人考生,按有关规定办理。
所有报考我系的考生均采取申请—考核制的模式进行选拔,即考生报名并申请后,由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初审的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复试阶段,复试阶段将进行综合考试(包括面试和笔试),内容包含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1.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2月8日10:00-2024年1月5日17:00。特别提醒:请考生按照规定时间报名,逾期无法补报名。
2.网上报名程序:
(1)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注册用户;
(2)在网上填报报考信息,上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电子照片;
(3)在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
报名成功后,网上报名系统自动进行学历(学籍)校验。对于硕士学位获得时间过早,或国外学历的考生,系统可能会显示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请这部分考生报名时如实填写信息,并于综合考核时,将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学历认证报告交我系审核。
(4)2024年,根据学校统一政策安排,我系博士生按专业开展大类招生,包括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专业,其中社会心理学专业分两个方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向。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专业(及方向),不填报导师。填报导师的时间另行通知。
1.考生报名后,可在以下时间、以下方式提交申请材料:
(1)现场提交材料:2024年1月2日--5日(具体时间如有变动,以心理学系官网通知为准),提交地址为中国人民大学。(非本校学生请采用邮寄方式递交材料)。
(2)邮寄材料:2024年1月5日前(以当日邮戳为准)邮寄到我系。所有通过邮寄方式递交材料的,必须通过邮件确认,截至2024年1月5日未确认收到材料的,视为未递交。
2.申请材料包括(请务必编排目录并按以下编号顺序排序):
(1)文件封面、目录。整本文件用大燕尾夹装订整齐并装袋。文件封面写明:姓名、报考专业及方向(不能注明报考导师)、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目录另起一页,并标注页码起止(可手写)。
(2)承诺书。承诺所提交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如下: “我承诺,我提交的申请材料均真实可信,所有复印件均有原件可供核对。如有材料不真实情形,我自愿承担所有不利后果。”承诺书须本人签字。
(3)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封面和封底(见附件1),其中报考社会心理学专业的考生请在填写报考专业同时注明报考的方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可单面或双面打印。
(4)博士研究生个人信息简表(博士报名网站下载)。双面打印。
(5)博士生科研情况一览表(见附件2)。(注意: 请将本表格电子版同时发送到邮箱,邮件标题为:2024博士报考科研情况一览表+ 姓名 + 手机号码)。并同时完成问卷星填写,具体问卷星填写网址请见附件2内文。双面打印。
(6)学术简历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构想(见附件3)。包括学术背景、拟报考专业的知识储备的自我评价和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究计划(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拟研究问题(博士论文选题构想)、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相关科研成果、未来发展构想等)。研究计划须由考生亲笔签名,字数不少于1万字。双面打印。
(7)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专家推荐书空白模板请见附件4,专家推荐书用信封密封并骑缝签名;注意推荐人必须是教授或相当职称,副教授及以下的职称推荐信不被采用)。可单面或双面打印。
(8)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原件需要有就读学校教务部门或者个人人事档案存档单位盖红章有效)。
(9)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和在读证明,标明何时入学、何时毕业,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10)证明外语能力的外语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例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外语专业本科学历等能证明外语水平的有效材料原件或复印件(不能提供原件的请提供复印件,复试时提供原件核对)。
(11)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生必须提交论文初稿,其中摘要和目录等字数不少于1000字)。双面打印。
(12)能够证明考生科研能力的材料目录及复印件(如果填写有已发表的论文,材料提交时可提供复印件,复试时需提供原件核对)。双面打印。
(1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具备《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特殊条件,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考生提交的以上所有申请材料,如为复印件的,必须在复试时提交原件核对,无法提交原件核对的,视为提交材料不真实;所有申请材料如有不真实的,取消复试资格;如有弄虚作假行为被查实,已被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考生所提交的材料不再退还,如有需要请自行备份留存。
复试资格审查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予以集体审核。复试资格审查小组成员独立打分,按照平均分排序,初步确定参加复试人员,并报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参加复试人员名单(硕博连读生名单交研究生院复核),由院系统一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
复试资格审查满分100分,合格60分。
1.复试比例: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2.复试人员名单计划将于2024年1月在我系官网上公布。
3.复试时间初步计划为2024年2月下旬或3月,复试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具体复试的日程、内容和形式安排将根据学校安排另行在我系官网上通知。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录取;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替考、或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由综合考核复试小组根据加权成绩,社会心理学专业的两个招生方向(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别排序,心理语言学专业单独排序,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报心理学系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的录取名单,在心理学系及学校研招网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