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强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源于1982年10月成立的干部专修科,1984年成立管理工程与计算机系,1985年成立管理工程系,1988年5月成立工业管理工程分院,1993年2月成立工商管理学院,2011年12月更名为管理学院。学院为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之一(全校仅两个)、校“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全校共5个),学院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本科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校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校国际化工作先进单位”“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工业工程与管理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中美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美联合培养)2个合作项目。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和四期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管理与创业综合实验中心”获批“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各类研究生1100余人。
学科分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研究方向:思政骨干专项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专业2024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3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四)普通招收方式报考基本条件,除满足(一)、(二)、(三)条规定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国家承认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不包括非学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3.本校全日制在读二年级研究生。
4.近五年内(截止报名结束时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至少1篇。
(一)网上报名
我校使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普通招收,方式截止日期:2024年1月5日。考生须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240元。
(二)提交材料
普通招收方式考生于2024年1月2日至5日到研究生楼现场或以邮寄方式(邮政EMS或顺丰快递)提交以下材料(所有材料用A4纸正反打印,并按以下材料顺序依次排列,以便审核):
(1)《报考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登记表》原件一份(附件1)。
硕博连读或优秀导师自主招收的考生,还须提交江苏大学硕博连读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2)或江苏大学优秀导师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3)和申请表要求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2)与报考学科有关的两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原件二份(附件4);
(3)近三个月内体检表原件一份(附件5,可在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
(4)思想政治考核表原件一份(附件6);
(5)获最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在学硕士生还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开学报到前补交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获境外学位考生须提供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6)本专科阶段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7)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8)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成绩单加盖研究生培养单位公章)原件一份、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份(在学及应届考生无需提供);
(9)在职人员报考类别须为定向,出具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附件7)。
(10)思政骨干专项计划考生还需提交: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附件8),须经所在学校思政(或党务)工作部门、人事部门以及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盖章,并在照片上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2.一篇近五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原件及复印件一份(须有封面、目录、正文)。
(11)报考硕博连读的境外在读留学生还需提交成绩单与在读证明。
2024年2月25日前由招生学院组织资格审核,确定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后在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对外公示。
2024年3月4日至3月9日凭网上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1、学校统一组织普通招收英语水平测试,题型包括词汇与语法、阅读理解、英汉互译和写作等,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优秀导师自主招收考生无需参加英语水平测试。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在综合考核阶段进行。
初试日期: 2024年3月9日上午8:30-11:3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考生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初试科目成绩将于2024年4月上旬公布,考生可凭网上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本人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我校不单独寄发成绩通知单。
2、综合考核
普通招收英语水平测试通过考生与优秀导师自主招收考生进入综合考核环节,英语水平测试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
(1)材料评估。学院组织不少于5名博士生导师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评估打分。
(2)基础理论笔试考核。由学院自定是否组织本学科基础理论笔试考核,组织笔试的学院应将考核方案提前报研究生院备案。
(3)专业能力考核。各学院按照本单位博士生招生实施细则中专业能力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考核。
材料评估、基础理论笔试考核、专业能力考核权重由各学院自定,确定初步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
直接攻博招收、硕博连读招收: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考生的考核意见进行审定后确定拟录取名单。直接攻博招收和硕博连读招收拟录取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各学院招生计划的80%。以上二类招收录取人数均占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
普通招收、优秀导师自主招收:按照考生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根据考核总成绩及本学院剩余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其中定向生源人数不超过本学院目录招生计划的15%(小数点按进位计算)。优秀导师自主招收拟录取考生超过招生总计划3%时,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投票表决确定拟录取名单。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和定向两类。非定向博士研究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将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定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不转人事档案,录取前,学校与考生及考生工作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秋季入学。入学报到时间为2024年9月入学 (以入学通知书为准)。届时由学院核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一)直接攻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招收、优秀导师自主招收和普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二)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生·年,最终以省物价局备案为准,按规定学制年限计收。
(三)为鼓励优秀生源报考我校,我校设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13500元/学年,非定向100%覆盖)、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生均16200元/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0000元/学年,按国家下达指标评定),以及综合类单项奖、高水平科研成果单项奖、科研实践创新赛事单项奖、优秀学位论文单项奖和“三助”助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具体参照学校相关文件。
(一)每位符合条件的优秀导师每年自主招收人数不超过1名;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人。
(二)“博士研究生招生定向奖励指标”由招生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制订专项指标分配方案提交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奖励指标原则上仅用于招收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