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于1995年6月成立,管理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管理思想与工具,培养管理英才与领袖。
管理学院遵循交流、开放和国际联合的原则办学,与北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培养计划。管理学院聘有数十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顾问和兼职教授,他们的参与使管理学院的教学和研究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广泛的社会联系为高年级和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
基础扎实、融会贯通、视野开阔、实际工作能力强是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特点。管理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与教学队伍。二十余年来,已培养了数千名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了优秀的成绩,很多已成为企业、政府和金融部门的管理骨干。
管理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金融学和统计学四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思维,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专用工具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均具有系统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学生入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学期末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 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统计分析工具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训练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之中。
学科分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学
招生专业:工商管理学(120200)
研究方向:危机传播/社会网络/认知神经
学制:学制3-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情况以及其他违纪言行受纪律处分情况(处分期内)。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心理正常。
(3)原则上应来自国内重点院校或所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重点学科。
(4)相关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
(5)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6)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报名。
(7)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
(8)报考前应先联系招生导师,了解导师是否有普通招考计划余额和其他招生要求,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
(9)英语水平,应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托福成绩不低于80分;
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
GRE成绩300分以上;
GMAT成绩700分以上;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
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TEM合格;
具备英语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证书。
(10)专业基础要求:
申请人必须以第一作者(或硕士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身份(接受)发表1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SCI(或SSCI)检索期刊论文(收费的open access期刊论文除外),共同第一作者等情况不予认可。
1、报名
(1)报名及缴费时间: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月15日。
(2)考生均须查看我校拟于12月10号左右公布的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了解各院系招生导师及相关专业,以及各招生院系网站公布的2024年博士招生相关安排,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注册报名信息并在线缴费(标准:240元/人)。系统采用身份证号码注册,请务必如实填写,并牢记密码;一旦注册,不予修改。考试方式须选择“普通招考”。
(3)“申请-考核制”在线报名时,考试科目请选择“①1000无②2000无③3000无”。
(4)请事先仔细确认自己的报考资格,如果因为不符合报考条件或考生个人行为造成不能通过资格审核,报考费不予退还。请根据系统提示仔细填报相关信息,注意维护信息合理格式和完整性,勿使用非常规字符,因不当、不实填写信息引发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5)申请人务必如实填写有效的移动电话,确保联系畅通;建议在2024年9月前不要停用、更换报名联系电话。
2、申请材料
(1)材料准备
①《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份(网报后下载打印);
②研究计划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设想;
③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
④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学证明);
⑤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⑥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往届生)或论文摘要(应届生);
⑧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自己能力或成就的材料,如专利等;
⑨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须提供实际工作单位盖章的在职证明(必须至少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任职岗位、是否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单位联系人员及电话等内容)。
申请人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如实提供申请材料。如发现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作弊及其它违纪行为,将根据国家、学校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及学籍等,相应后果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2)材料寄送
申请材料于2024年3月1日前寄达所报考院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请在邮件封面注明“XX院系博士招生申请考核材料”。
3、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时间:各院系一般应在2024年3月20日前完成审核。
各招生院系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考生通过初审后,按要求前来我校参加综合考核。
4、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时间
笔试时间:2024年5月6日下午1:30-5:30。闭卷,不指定教材。
笔试科目:英文写作(100分、考试时间1小时)、专业综合知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逻辑考试(100分,考试时间1小时,成绩只做参考)。
笔试地点:管理科研楼一楼第三教室。
面试时间:2024年5月7日,上午9:00开始,下午2:30开始。
(2)综合考核形式
综合考核采取线下复试。具体分组及考场安排另行通知。
(3)面试考核内容
学院将分专业组织申请的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小组由不少于5位研究生导师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不少于3位。
各专业综合考核内容:面试时间20分钟左右:
中文自我介绍(2分钟左右)。
PPT汇报硕士期间的工作总结和博士期间拟开展的科研计划工作(12分钟左右)。
对PPT汇报以及其它方面问题进行提问(6分钟左右)。
面试材料
备查证件:身份证、学生证、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非应届生)
需交给面试管理员的材料:
硕士成绩单原件1份(往届生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校研究生部门公章)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非应届生)
需提供给面试评委的材料:
中文个人简历(内容限一张A4纸,5份)
成绩单复印件(5份)
往届生还需要提供毕业证、学位证扫描件(5份)
科研、获奖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5份)
以上所有资料需要按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五份。面试当天携带进考场。
(4)综合考核成绩
综合考核成绩 满分100分,成绩不合格(少于60分)者不予录取。
综合考核最终成绩=[笔试成绩(200分)+面试成绩(100分)]÷3。
(5)综合考核注意事项
(1)考生须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诚信。笔试当天交给监考老师。
(2)考生须密切关注学院官网相关通知,按时参加复试。
学院将加强复试过程监管,严防复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复试全程录像、录音。
本通知如有与学校有关章程相抵触的条款,以学校章程为准。
5、公示与录取
(1)各院系依据招生计划分配和考核规则,按照综合成绩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在“中国科大研招在线”网站集中公示。
(2)定向就业考生在报考时须提交实际工作单位盖章的在职证明;拟录取前按规定与招生单位、定向就业单位分别签署定向培养(就业)协议。
(3)经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或调档等流程后,学校拟于2024年7月左右向拟录取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4)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录取的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4年,学费为每学年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