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商学院。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学院之一,管理学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轮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取得佳绩,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连续五年(2019-2023)位列全国第一。2019年管理学院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管理学院是华南第一家、中国内地第二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AMBA、EQUIS和AACSB)的商学院。2021年学院申报的“中山大学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管理学院谨循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基于“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学理与实践并重。管理学院EMBA项目位列QS 2022全球EMBA百强。MBA项目连续六年进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MBA全球百强,且为中国内地唯一入榜的MBA项目。MPAcc项目自2015年成为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AAPEQ)A级成员单位后,2021年再次获得最高等级A级认证结论。另外,学院有两位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亚洲领军人物30人榜单”。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及经费数额都在全国高校管理学科中排名前列,高水平论著持续增长,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高质量科学研究强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学科分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学
二级学科:会计学(120201)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
招生人数:本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37人,含少干计划1名
学习方式:全日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未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3.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4.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5.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了英文学术论文;
(2)大学英语四级成绩≥568分,或者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6分,或者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成绩≥110分(其中听力成绩必须达到24分或以上),或者老托福成绩≥580分,或者新托福成绩≥90分,或者雅思成绩≥6.0分),或获得英语六级合格证书者。
(3)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者。
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经核查发现提供不实材料者,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1.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上报名和交费。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含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请于2023年11月20日(周一)下午16:00前提交报名信息,并缴纳报名考试费(报名考试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直博生、硕博连读生无须缴费)。报名的具体办法及要求将于报名开始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2.提交纸质及电子版材料。
网报成功后,请于2023年11月22日(周三)下午16:00前将以下纸质申请资料寄(送)达管理学院(自备信封统一装入),同时将申请材料按下述顺序以PDF格式整理成一个电子文档(须有目录)文件名称统一以“拟报考专业+姓名”命名,如“企业管理+王XX”。
所需提交材料共计13项: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3)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4)详细研究计划书1份,不少于6000字。
(5)代表性学术成果
① 学术成果填写格式要求如下(以期刊论文为例)
按全部作者排序(注明导师、通讯作者)、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注明ISSN号)、出版日期、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收录情况。
例(1): ***(导师),***,服务型企业一线员工顾客需求知识探索性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000-9639), 2014, 54(2), 204-214,CSSCI收录
例(2): ***,***(通讯作者),Crafting and testing a central precept in service-dominant logic: Hotel employees' brand-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customers' brand tru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0278-4319), 2014, 42,1-8,收录无
②填写的学术成果须为已发表或已录用的期刊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同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点击http://bus.sysu.edu.cn/Download/yjs,下载“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的申请材料相关附件”附件2)。
(7)硕士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境外学位学历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单证硕士提供学位证书查询结果)复印件1份。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1份。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护照)。
(10)学生证复印件1份(往届生无需提供)
(11)成绩单1份:本科、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均可)。
(12)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1份。
(13)体格检查表。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考试费及送(寄)报考材料至我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3.邮寄地址或直接递交
注:
①以上申请材料请按顺序编号提交,若上述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②所提交材料恕不退还;
③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包括学术造假或抄袭,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1.管理学院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对照上述报考条件要求,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学院按学科专业组织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涵盖“专业背景及基础素质评价”和“研究计划及研究潜力评价”两个方面,并给出最终评价分数。
2.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申请人名单,于2023年12月22日(周五)前在学院网站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申请人不可参加后续的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于2023年12月下旬-2024年1月上旬进行,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一)报到及资格复审
凡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均需按时报到,报到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供学院复审: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份(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内)。
2.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仅非应届硕士生提交),境外学位学历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盖公章)。
3.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仅应届硕士生提交)。
4.提交报考材料中的《研究计划》一式五份(内容可更新)。
凡未带以上资料者,将被取消综合考核资格。
(二)考核
综合考核主要是对申请人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水平、学术能力、培养潜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察申请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综合考核由外国语、业务课及综合能力3门考核科目构成。外国语考核的成绩满分为100分,业务课考核的成绩满分为200分,综合能力考核的成绩满分为300分。3门考核成绩加总为综合考核成绩,总分满分为600分。
1.笔试(100分)
(1)由学院安排命题,内容包含一般商科背景方面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等内容。
(2)考试时间:2小时
(3)考试形式:闭卷
(4)60分为合格线,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注:笔试不指定参考书,往届试题不公布。
2.面试(500分)
(1)笔试合格的申请人,才具有面试资格。
(2)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作为博士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等相关内容。
(3)考核时间:每人面试不少于50分钟,其中PPT陈述约20分钟。
(4)考核办法:
①考核小组对参加面试的申请人逐一进行面试。
②考核采取即问即答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考核教师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③考核评分:每位申请人面试结束后,由考核教师现场独立为申请人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面试考核小组会议,研究对申请人的考核评价意见。考核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申请人的最终考核分数。
1.综合考核成绩为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总和。按照学科专业对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后在学院网站公示。
2.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录取:
(1)未按规定参加笔试或面试者;
(2)总成绩不合格(总成绩低于综合考核部分60%为不合格)者;
(3)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4)体检不合格者;
(5)提供不实报考材料,弄虚作假者。
3.不接受破格申请。
4.通过考核但因招生计划所限未能在报考学科专业录取者,可在院内相近学科专业申请改报志愿,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5.如学院招生计划未完全使用,可接受原报读我校其他院系相近学科考生二次申请。申请人须符合我院的申请条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材料审核后参加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结果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考核结果将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