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岭南学院于1987年由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院,聚焦经济学科建设,拥有最优秀的生源、杰出的师资力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
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为蓝本,致力于构建中国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学院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与风险管理、开放型经济理论、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等方向,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国乃至全球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全球视野的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学科分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招生专业:理论经济学(020100)
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学制: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
招生人数:本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8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未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3.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4.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5.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发表过英文的专业性学术论文;
(2)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50分,或者新托福成绩≥85分(老托福成绩≥550分),或者雅思成绩≥6分;
(3)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经核查发现提供不实材料者,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已注册就读的取消学籍。
1.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上报名和交费。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请于2023年10-11月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s://oldgms.sysu.edu.cn/web/DcrRegistered.html),提交报名信息,缴纳报名考试费(报名考试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无须缴交)。报名的具体时间、办法及要求将于报名开始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2.提交纸质材料。
网报成功后,请于2023年12月8日前将纸质申请资料寄(送)达岭南学院教务管理部,并同时发送电子版至:lnyjs@mail.sysu.edu.cn邮箱。材料按以下编号顺序排列。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3)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4)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推荐书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5)本科、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均可)。
(6)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时补交)。境外学位学历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7)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8)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身份证、护照)。
(9)学生证复印件1份(往届生无需提供)。
(10) 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体检表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11)代表性学术成果复印件:包括已发表论文、未发表的工作论文或学位论文,不超过3篇。如果申请人已经有论文在岭南学院期刊目录中的中文一类或英文B类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
(12)材料真实性承诺书(模板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考试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我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3.邮寄地址或直接递交
注:① 若上述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② 所提交材料不退还;
③ 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包括学术造假或抄袭,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学院对照上述报考条件要求,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资料进行评审,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于2023年12月中旬在学院网站公示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具体时间请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4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申请人不可参加后续的综合考核。
1. 报到及资格复审
凡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均需按时报到,报到时间和地点请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4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报到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供学院复审:
(1)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内,考生须在空白处签名。)
(2)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仅非应届硕士生提供),境外学位学历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3)应届硕士生须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提交报考材料中的《研究计划》一式6份(内容可更新)。
凡未提交以上资料者,取消综合考核资格。
2. 考核
学院成立综合考核专家小组,负责确定考核的具体程序、内容和评分标准,并对申请人进行考察。综合考核主要是对申请人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水平、学术能力、培养潜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察申请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综合考核由外国语、业务课及综合能力3门考核科目构成。外国语考核的成绩满分为100分,业务课考核的成绩满分为200分,综合能力考核的成绩满分为300分。3门考核成绩加总为综合考核成绩,总分满分为600分。
外国语及业务课的考核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综合能力科目考核统一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每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1)笔试
笔试由学院安排统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涵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从事学术研究所需要的方法论基础知识等。笔试时间为3.5小时,笔试由外国语、业务课两门考核科目构成。外国语科目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业务课科目考核成绩满分为200分,笔试总分300分。其中业务课科目包含经济学综合知识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两方面内容。
(2)面试
综合能力考核科目采取面试形式考核。由学院研究生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负责面试的具体实施,考核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其中一名担任组长。安排秘书1名,负责面试记录和协助安排有关事宜。
考核小组成员对参加面试的考生逐个进行面试,面试顺序在面试前以随机方式确定。参加面试的考生须准备20分钟左右的PPT,向面试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回答考核小组的提问。每人面试不少于40分钟,综合能力考核的成绩满分为300分。
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成员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学科专家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价意见。考核小组成员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考核分数。
综合考核时间、地点请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4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1. 总成绩为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总和。分专业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后公示。
2.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录取:
(1)未按规定参加笔试或面试者;
(2)笔试或面试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3)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4)体检不合格者;
(5)提供不实报考材料,弄虚作假者。
3. 不接受破格申请。
4. 通过考核但因招生计划所限未能在报考学科方向录取者,可在院内相近学科方向申请改报志愿。
5. 如学院招生计划未完全使用,可接受原报读我校其他院系相近学科考生二次申请。申请人须符合我院的申请条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材料审核后参加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结果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考核结果将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