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历史源远,弦歌不辍。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2022年2月,入选首轮、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始终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弘扬“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和“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形成了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和“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4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6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24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哲学院目前拥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13个硕士点,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授予权;设有哲学、国际政治、社会学三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培养特色鲜明,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哲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范文澜、潘梓年校长时期,后经过郝侠君教授等人的学术传承和不懈努力,198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授予权,1993年获得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立企业伦理学博士学位点,2012年调整为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经济伦理学博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哲学专业本科恢复招生,2020年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位点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2013年哲学一级学科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分类: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二级学科:外国哲学(010103)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若干
学习方式:全日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及培养单位相关规定。
2.已获得硕士学位(境外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且本科学历为全日制本科。
3.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就读学科、专业与报考博士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或与所报考博士学科、专业有很强交叉、融通关系的学科、专业。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1项:
(1)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2)参与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或教材撰写2万字及以上;
(3)硕士在读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及以上;
(4)硕士在读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及以上;
(5)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1次及以上;
(6)硕士在读期间主持校级研究生课题1项及以上,或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类科研课题1项及以上,或工作期间主持本单位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项及以上。
6.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6分及以上(710为满分),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5分及以上。其他语种申请者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一)网上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者参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专业,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进行报名,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
2.考生只按招生专业报考,申请、考核阶段均以专业为口径,不区分导师。拟录取阶段,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拟录取之后,如出现个别博导招生资格异动,拟录取考生的导师由对应专业导师组协商。
3.网报时间:2024年1月25日0点—3月8日24点。
4.网报流程:阅读报考须知→完整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电子照片→网上缴费→打印《202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5.网上缴费:在网报系统缴纳报名费155元/人。
(二)提交材料
各位考生需于2024年3月17日前将以下材料原件邮寄到学院,电子版按顺序扫描至一个PDF文件中发送至邮箱,缺少材料或材料不清晰完整,则报名无效。
1.《202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成功后通过报名系统双面打印并签名)。
2.考生本人有效身份证。
3.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硕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能如期毕业的研究生学籍证明)。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硕士阶段成绩单1份(须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往届生也可从人事档案中提取复印,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5.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7.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实践的总结报告。
8.体现考生本人学习、研究能力、潜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成果清单、获奖情况及相应的证明材料。
9.考生本人撰写的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计划。
10.国家英语等级证书,或托福、雅思成绩单,或其他英语水平证明材料。
(三)网上报名要求
1.未完成网上报名及缴费、提交材料等任何环节的报名均为无效报名。
2.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网报结束后,报名信息一律不作修改,报名费一律不退。报名信息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学院招生选拔考核组对申请者进行材料初审并签署推荐意见,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复审,最终参加考核人员名单以学院网站公示为准。
(一)时间
具体考核时间以学院通知为准。
(二)考核内容及分数
1.资料审核:满分100分,依据考生报名所提交材料对其学科背景、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2.英语考核:满分100分,面试考核。
3.哲学基础考核:满分100分,面试考核。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占50%,西方哲学基础理论占30%,中国哲学基础理论占20%
4.专业课考核:满分100分,分专业笔试考核。
报考外国哲学专业的考生另外考核“西方哲学史(含现代)”科目。
各考核科目满分均为100分,60分为及格,任意一个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为400分。考核工作小组成员按照无记名制分别对申请者的考核情况独立打分。考核过程将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相关记录及考核成绩应由选拔考核组全体成员签字。
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选拔考核组的考核意见及拟录取名单进行审核,汇总考生综合考核成绩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所有考生将根据名额按总成绩从高至低录取。
(一)学制
2024级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累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8年。提前完成全部培养目标,成绩特别优异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
(二)培养要求
博士研究生除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修读任务外,还需完成综合素质与学术能力训练,包括广泛的文献阅读、助教与助研经历、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经历、参加学术会议、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明确综合素质与学术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写入专业培养方案。
(三)中期考核
我校录取的各类博士研究生必须在通过学校组织的中期考核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入学后未按要求通过中期考核的,则作分流处理。中期考核的具体办法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试行)》(中南大研字〔2015〕28号)。
(一)学费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万元/生·年。
(二)奖助体系
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与实践奖励、学年评优、专项奖学金、“三助”酬金和特困补助等。研究生各类奖助学金参评对象参照相应管理办法执行,评选办法可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