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年,学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7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101-150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4位。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30个本科专业,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护理学院是我国护理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争创国内一流、树立国际声誉”的学科建设为目标。2004年获批护理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批国内第一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06年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专业下招收护理方向博士;2022年在劳动与环境卫生学专业下招收护理方向博士。学科发展具备坚实的硬件支撑条件。学院建有“护理模拟实验研究中心”,“综合模拟康复中心”,“灾难应对培训中心”三大实验平台,建设经费达2500万元。2016年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9年被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授予国内首批“护理模拟教学培训示范基地”,护理模拟教学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标杆。3所附属医院为我校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共拥有2个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16个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34个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学科分类: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二级学科:伦理学(050105)
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
学制:4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学院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4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的补充规定。
3.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单证硕士学位(无学历证书)的考生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含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和学历的考生)须在2024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原件。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时间截止2024年8月31日)。
(2)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属于所报考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至少提供2篇代表作),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在前五名)。
5.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恕不接收规定时间外的补报及缴费。
(一)时间:2023年11月29日—12月22日。
(二)流程:
1.登录网报页面按要求注册、填写有关信息、上传相关材料。
(1)上传材料清单及排列顺序:
入学申请。含个人基本情况、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最后学位、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也可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复印件或者学校出具的预计毕业时间的证明;
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2)硕士学位论文可提供WORD或PDF格式,其他材料一律提供PDF格式,且所有文档须压缩成一个文件,压缩文件不得超过20MB,压缩文件名命名规则为:网报号_姓名,如2022420100001_张某。
(3)个人专著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正文前10页,参编著作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参编部分前10页,文集类(含公开发表的论文)请提供封面页、版权页、目录及个人有关部分的全文。
2.网上缴纳报名费60元。
3.网报缴费成功后,考生可打印《武汉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还须下载并填写相应表格,具体要求见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报名信息,一旦报名时间截止,不允许修改考生的任何信息(附加信息除外)。网上缴费成功后,所缴纳的报名费不退。请考生审慎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因信息有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培养单位根据申请者上传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者,不予准考。
考生可于2024年1月5日17:00以后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准考结果。
对于培养单位拟准考的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研究生院将进行复核。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律不予准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
(一)时间:2024年3月9日上午8:30-11:30(暂定)。
(二)地点:武汉大学(具体地点详见准考证,准考证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网报系统自行打印)。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外语综合水平考试阶段需加试政治理论(文科考试内容主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科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辩证法)。
(四)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024年3月9日下午14:00-17:00,满分为100分。
(五)考生自带文具:1.2B铅笔;2.黑色中性笔;3.橡皮擦。严禁携带其他物品进入考场。
(六)成绩公布:考生可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查询本人成绩。若对成绩有异议,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申请复查。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网上公布,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七)免试
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学科实际提出本单位外语水平的免试要求,申请免试的考生在报名系统中外语科目选择免试,经培养单位审核批准后可免试外语。考生可查阅报考培养单位2024年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实施细则了解详细信息。
申请者须将纸质版申请材料按以下顺序整理后寄送至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培养单位接收材料的截止时间请参见其实施细则。考生须提交的材料有:
(一)入学申请。含个人基本情况、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二)《武汉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网报系统打印)。
(三)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认证报告,本校应届毕业硕士生也可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复印件或者学校出具的预计毕业时间的证明。
(四)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将对外公布,向我校推荐过考生、但考生存在提交虚假材料、考试舞弊以及实际信息与推荐意见明显不符合者,请勿再向我校推荐考生)。
(五)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六)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培养单位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参考其外语综合能力,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做出评价结论。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综合考核时间为2024年2月至5月,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培养单位确定。培养单位按一级或二级学科组织考核专家组。考核专家组由不少于5名本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综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学术素养。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
(二)外语水平(可包括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培养潜质。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主要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
考核模块构成及测试方式由培养单位决定并在细则中明确。各部分均以百分制计分,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的权重一般按学术素养40%,外语水平30%,创新潜质30%的比例确定,培养单位也可自行确定比例并在细则中明确。
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
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是否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
综合考核收费180元,收费办法及要求由培养单位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标准及我校的补充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一)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人·年。
(二)住宿费
根据住宿条件,920—2480元/人·年。
(三)奖助学金
评选范围及奖助标准详见武汉大学研工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