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2024年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数字经济学专业网络空间政治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济学科入选教育部“101计划”。

学校设有31个学院,71个研究院;有本科专业8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简介】

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是辽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主要承建单位之一,是在继承原国际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办学优势和历史沿革下于2020年6月更名成立的以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人才为主要特色的学院。学院承担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与东北亚合作方向建设。学院同时承担理论经济学辽宁省一流学科的建设任务。学院世界经济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一、招生专业

学科分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

二级学科:数字经济学(0201Z6)

研究方向:网络空间政治经济学

二、招生信息

学制:3年

学费:10000元/生·年

招生人数:本专业2024年共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人。

学习方式:全日制

三、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申请人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优良,为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24年9月1日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或已获硕士学位的往届生。

3.身心健康,符合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

4.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提供本人已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还需提供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或硕士课程学习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的已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

6.申请人报考及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需全日制学习,入学前须将全部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二)外语水平要求

英语、俄语、日语三选一,且申请人近5年(2018年11月以来)外国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英语: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425分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500分;

(2)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四级(TEM)考试成绩合格;

(3)托福(TOEFL)成绩>85分;

(4)雅思(IELTS)成绩>6.0;

(5)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等级考试(PETS-5)成绩合格。

2.俄语:

(1)全国大学俄语六级考试(CRT6)成绩合格;

(2)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ТРЯ)成绩合格;

(3)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ТРКИ)取得B1及以上级别。

3.日语:

(1)全国大学日语六级考试(CJT6)成绩合格;

(2)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NSS)成绩合格;

(3)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取得N2及以上级别。

若申请人所提供的相关成绩证明已超过5年或所提供证明不符合上述要求,抑或无以上成绩证明的,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外语考试。

(三)申请人科研成果要求

申请人对报考学科具有浓厚科研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科研成就且近3年(2020年11月以来)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以第一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等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2.报考人文社科学科的申请人,以第一作者在“三报一刊”中发表1篇及以上文章或提出有效资政建议。

核心期刊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期刊”、“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及以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三报一刊”来源文章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发表(含纸质版和网上客户端),且字数在1000字以上的文章。资政建议为获得副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转化的资政建议。

四、报名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必经阶段。

(一)“申请—考核”方式网上报名

申请人于2023年12月16日9时至2023年12月19日9时,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如实填报相关信息,逾期不予补报。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

网上报名阶段考生选择招生专业进行报名,不再区分报考导师。网上报名阶段考生可自行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但不要重复报名。考生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再网上确认。未经网上报名不能网上确认。

(二)“申请—考核”方式网上确认

拟定于2023年12月19日13时至2023年12月20日15时通过“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进行,逾期不予补确认。申请人需在网上确认时提交如下材料电子版扫描件:

1.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辽宁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和《辽宁大学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其中“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其他考生由档案所在单位档案管理(人事管理)部门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

2.两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正高级)的专家推荐书扫描件,推荐人应为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推荐书封面需加盖推荐人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3.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扫描件一份,可以是考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的成绩单原件,也可是考生人事档案中成绩单的复印件,但复印件须加盖考生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公章;

4.硕士学位论文全部评议书的复印件一份,须加盖考生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请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5.硕士学籍/学历、学位材料:

(1)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层次《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一份,学生证一份;

(2)已获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提交硕士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一份或《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报告》一份;

无法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考生,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一份;

(3)仅获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在线验证报告》一份或《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报告》一份;

(4)在域外获得研究生学位(学历)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一份;

6.本科学历材料:

提交本科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无本科学习经历的考生提交专科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

无法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考生,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一份;

在域外获得学士学位(学历)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一份;

7.居民身份证(含双面信息)一份;

8.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份,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院分党委或总支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未就业考生由本人档案所在单位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已就业考生由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或政工部门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

9.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的扫描件一份;

10.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在“三报”刊载文章抑或提出有效资政建议批示的扫描件一份,以及可以体现申请人学术、科研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网上确认时,无法提供刊载有本人成果的核心期刊的申请人,可提交中国知网优先出版的版权页或期刊编辑部出具的“用稿证明”暂予确认。同时,申请人须书面承诺,于2024年4月26日前提交相应正式出版期刊,供学校审核,确认申请人资格,否则,取消申请人申请或拟录取资格。

申请人在报名前需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填报的所有个人信息必须准确、详实;所提供的学籍、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必须真实有效。

因提供虚假或错误的信息或材料而造成取消报考资格、初复试资格、(拟)录取资格或学籍等相关后果,考生自负。

五、资格审核

由国际经济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根据招生学科特点及培养需要,对申请人所提交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专家推荐意见以及申请人科研和获奖情况、是否接受过严谨严格的学术训练情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进行实质审核,做出评价结论,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环节的人选。对于未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不能进入综合考核。资格审核结果由各培养单位负责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硕士在学期间同其导师共同发表的科研成果,由导师和申请人分署第一和第二作者的,由申请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届毕业生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处)证实二人师生关系后,可视同申请人为第一作者。

六、考试与考核

(一)外语考试

外语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拟定于2023年12月26日进行,考试形式为线下现场闭卷笔试。笔试满分100分,60分(含)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综合考核。

(二)综合考核

国际经济政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内容分为专业外语测试、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每部分满分均为100分,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不能录取。综合考核总分300分,考核中每位考核导师打分权重相同。

全部考核采取线下方式进行,世界经济、新国际政治经济学、数字经济学专业综合考核中的三部分形式均为面试,综合考核安排请见后续通知。

各综合考核导师组在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的同时对申请人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录取

1.考核结束后,按申请人综合考核各部分加总后的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根据可使用招生计划,依次进行师生互选,由此确定导师招生计划的使用情况,确立师生关系。

2.以“申请-考核”方式拟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

八、其他

1.学校对以“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不合格将进行分流淘汰。

2.以上日程安排如有变化,将及时通知考生。

辽宁大学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相关报考表格_申请考核.doc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25 boshi.ac.cn 博研院网 All Rights Reserved